太空油|殺入小學 學校求助激增10倍 教師沒收大袋電子煙感無助
近年新興毒品「太空油」在青少年間肆虐,社交平台不時流傳少男少女在地鐵、鬧市公然吸食太空油的片段,個個顯得神智不清,腳步浮浮,情況令人憂慮。為打擊太空油,政府已於2月14日修例,將依托咪酯及其三種類似物列為危險藥物。但毒禍深種,難以杜絕,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總幹事伍家順接受《香港01》訪問,指今年首季接獲學校的求助數字,比去年第四季增逾10倍,早前出席教職員講座後,亦有老師手持一袋電子煙求教處理方法,反映電子煙及太空油入侵校園的問題嚴重,甚至已擴散至小學。他認為現階段學校要做到辨識、處理及預防,再根據教育局的健康校園指引建立一套機制應對,盡可能從源頭減少學生接觸毒品。
立法前後學校求助數字增 今年第一季較去年第四季增逾10倍
一直關注太空油濫用情況的伍家順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政府將太空油主要成份依托咪酯,以及三種類似化學物異丙帕酯、美托咪酯、丙帕酯列為危險藥物前,已有不少學校及機構邀請他舉辦講座,講解太空油相關知識。至2月政府正式刊憲,該會接獲學校的求助顯著上升,他指2025年第一季的求助數字比2024年第四季增逾10倍,且不僅限於中學,小學亦為數不少。伍家順坦言,過去極少有小學求助,但今年陸續收到小學報告,擔憂電子煙及太空油已擴散至更年幼的學童。
伍家順解釋,求助數字增加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是政府宣傳提升警覺,禁毒處在立法前後已向學校發信,提醒關注電子煙與太空油問題,或促使校方求助。其二是實際案例上升,伍家順直言部分學校觀察到有學生在校內吸食電子煙,部分人甚至突然暈倒,有吸食太空油之嫌。
學校缺乏經驗無從入手 老師攜一袋電子煙求教處理方法
而學校面對太空油問題時,常因教職員缺乏經驗,往往不知如何應對。伍家順舉例指早前出席校園講座後,就不時有老師手攜一袋在校內沒收的電子煙求教處理方法,足以反映電子煙早已入侵校園,而老師無力分辨是否含毒品成分,顯得相當無助。伍坦言,太空油外觀與普通電子煙無異,一般人難以識別。此外,如老師沒收了含依托咪酯的煙彈,其實無意中亦干犯藏毒罪,也衍生法律問題,這些都是校方要注意的地方,「佢哋係無呢個意識」。
當學校發現學生吸食電子煙,甚至太空油,究竟應將沒收的電子煙銷毀,還是交予家長處理?後續要訓斥、記大過,抑或報警處理?伍家順認為學校必須有一個通盤的考慮,如校方報警,讓警察進入校園帶走學生,「等於將學生推出學校,以後呢個學生唔會再敢返學校,或者佢就算吸毒他都會更加隱蔽」,令學生失去接受教育的權利,也無助於協助他戒除毒癮,所以什麼情況報警值得斟酌。
學校要按教育局「健康校園」指引 自行建立機制應對
伍家順坦言,現時不少學校尚未制定明確的政策,各校做法不一。社工在教職員講座上會分享經驗及分析利弊後,最終還是要交由校方按照教育局的健康校園指引,自行建立一套處理機制。
被問到在學校使用試紙檢測太空油成分是否可行,伍認為此舉可能令學生誤以為帶普通電子煙可接受,只是禁止太空油,「呢條防線我覺得定得太後」。他建議學校應明確禁止學生攜帶電子煙回校,倘若發現學生違規帶電子煙,應先了解他為什麼需要吃電子煙,而非單純懲罰。惟他承認部分校風寬鬆的學校連禁止學生攜帶電子煙亦做不到。
學校要做到辨識、處理及預防相輔相成
伍家順在教職員講座上常提到,處理太空油問題要做到辨識、處理及預防三者相輔相成。辨識是學校要注意到電子煙及太空油的問題;處理即根據教育局的機制,以切合學生需要的手法處理及跟進;預防是針對風險因素提早介入,如發現學生有情緒壓力、有特殊教育需要、複雜的家庭環境或朋輩圈子等,教師應多主動關心而非責備,以建立信任,從源頭減少學生接觸毒品的可能。
支持政府全面禁止電子煙 減少青少年吸食毒品
為杜絕吸食太空油,伍家順支持政府全面禁止電子煙,因在公共衛生層面上,使用電子煙本身對呼吸系統、心血管亦有不良影響,甚至會致癌。再者,電子煙作為一種吸食工具,亦便於吸食其他毒品或成癮物質,加上吸食方法能夠快速「上頭」,進入神經系統,產生成癮效果,禍害更大,所以全面禁止電子煙有效減少青少年吸食毒品。
網上不時流傳青少年在公眾場所吸食太空油的片段,情況似乎變得普遍,但伍家順認為仍難以評估將來會形成一種新趨勢,因立法後吸食者轉趨低調,不敢公然吸食,交易渠道也變得隱蔽,外展社工接觸吸食者較以前困難,加上一直有新興毒品出現,包括「咳丸」、「跳跳糖」等,毒品種類及吸食方法千奇百怪,所以只能持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