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澳門街頭巷尾有獨特氣味?實地考察文遺古蹟跟著鼻尖去旅行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後疫情時代,城市漫遊(City Walk)蔚然成風。人們從行程緊湊、「打卡」密集的特種兵式旅行中抽身,放緩腳步,輕裝遊走於大街小巷,甚至由此發展出時興的「散步學」。不過,無論是漫無目的地信步閒逛,抑或設定主題及路線的深度探索,城市漫遊大多側重視聼體驗,尤其強調視覺觀察。

書名:《聞萌噢:探索澳門氣味景觀》
作者:黎美琪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04-5594-0

秋日的暖陽、鹹腥的海風、休漁期安靜停泊的漁船,都是無敵海景的組成部分(香港三聯)

澳門理工大學的黎美琪博士另闢蹊徑,挑戰讀者將注意力從目之所及轉移到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氣味景觀」。教堂與寺廟聞起來有何差異?花檔、果欄、魚市,誰的氣味更能搶佔行人的鼻腔?酒店和商舖為何熱衷特調專屬香氛?同一個地點晴天和雨天的味道是否相同?這些「𠮩𠹌」問題,即使資深的旅行者、熟悉當地的老街坊恐怕都難以對答。

從豬腳薑濃烈的氣味裏能解讀出豐富的信息(香港三聯)

在《聞萌噢:探索澳門氣味景觀》一書中,作者巧借禪宗公案,提出「聞香是香」、「聞香不是香」、「聞香還是香」三重層次,探討通過嗅覺感官認識氣味、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種種可能。作為嗅覺藝術家及研究者,黎美琪將感官民族誌的調研方法運用到氣味漫步中,實地考察澳門的文遺古蹟、社區街巷、娛樂度假場所,以文字、手繪地圖、現場拍照等方式記錄當下的嗅覺體驗。

作者繪製的澳門花王堂區局部地圖(香港三聯)

若探索不再由視覺主導,漫遊者會注意到許多素常容易忽略的細節,而氣味强烈的主觀色彩賦予了旅程更多專屬於個人的意義。深巷飄出的甜香可能帶人找到一家不起眼的糖水舖;建築散發的陳舊氣息可能引發對歷史的刨根問底;晾曬海味的鹹腥可能迫人掩鼻而過,也可能激活某段塵封記憶。這種如同開啟「第三隻眼」的遊覽方式讓平平無奇的空間變得豐富多彩、驚喜連連,而嗅聞、分辨、豐富描述語言、在腦海中構建「氣味資料庫」的過程也是對思維的鍛煉和開發。

澳門「永利紙料實驗室」配製傳統線香的原料(香港三聯)

當然,「跟著鼻尖去旅行」不僅適用於澳門,亦不限於城市,當人們充分調動各種感官,以開放的態度理解周遭的自然、社會、人文環境,必然能領略全新的風景,活出真我的馨香。

(本文獲香港三聯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