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卓越學生及領袖獎 因實習走入社區助認清目標 決志貢獻社會
理工大學每年均會頒發「卓越學生獎」及「校長學生領袖獎」,以表揚本科學生在學業、研究或個人發展方面的優異表現,而獲獎學生當中再揀選一名「最卓越學生」。今年的「最卓越學生」是修讀物理治療學的許子桂,他因家父從事搬運工作飽受腰痛困擾而立志成為物理治療師,同時他覺得能用一雙手協助病人走向復康之路很有意義。
本年度其他獎項得主包括來自武漢就讀環境及室內設計學的龔妍霓,她獲得「卓越學生獎」。就讀放射學的文嘉希,及來自俄羅斯就讀服裝及紡織的Anastasia Rudakova(Ana)則是「校長學生領袖獎」得主,其中文嘉希更獲得「傑出學生領袖」的殊榮。
喜見病患逐個康復 將研究智能外骨骼技術
於中學時期幾乎年年考第一的許子桂,很高興學以致用能幫到爸爸紓緩因工作導致的勞損,雖然當初想成為物理治療師的理由是出於個人想法,但入讀理大後獲得很多實習及當義工的機會,包括本地醫院、內地大學附屬醫院以至澳洲的診所等,眼見一個又一個的病人,可以重新走路及學懂用機械臂拿起物件,極具滿足感。他期望將來可加入公共醫療體系,同時研究智能外骨骼技術,幫助更多病患。
被問及對公營醫療服務加價有何想法,許子桂同意出發點是善用資源,不過他認為應給予彈性安排予基層病患,同時政府亦要加強大眾對健康的意識,推出更多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安排合適的健康管理方案,以減少醫院人手不足的壓力。
面對患癌病人受苦及離世 決志要照顧病人心理
謙稱以DSE「三十幾唔係好高分」入讀放射學的文嘉希,初入理大已自動請纓加入研究團隊,他的一篇有關癌症病人社會心理需求的論文更獲刊登於學術期刊,並曾前往劍橋大學交流,修讀神經科學和幹細胞研究。此外,文亦曾參與理大「HEROCARE」(理伴童行)計劃,利用HiVE(混合沉浸式虛擬實景)技術,改善患癌兒童於接受放射治療前的體驗治療室環境,投射不同小朋友喜愛的卡通角色,從而減少病童於治療時過於依賴麻醉藥的情況。
「我記得有一個細路女,佢接受治療時好驚好驚,要用鎮靜劑先完成到首次治療,之後佢嚟到理大我送咗隻比卡超畀佢,加上沉浸式實景全部係佢最鍾意嘅Pokemon,令佢有勇氣面對之後嘅治療。」文認為,治病重要,但病人的心理需求更為重要,協助他們克服面對自身難題亦不可少,他計劃先加入公營醫療體系累積臨床經驗,之後再到海外攻讀博士。他又憶述自己於大學二年級時首次面對病人離世,使他決志要繼續在醫療範疇中出一分力。
喜歡香港有創意又保留傳統 已視之為家望設立品牌
修讀服裝及紡織的Ana,已經在俄羅斯完成學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從事模特兒工作,曾在中國發展達5年,其間曾到訪香港,偶然發現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畢業生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於是決定報讀,希望朝時裝設計方向發展。Ana表示自己沒學過設計,很感激理大教授的無私教導,令她逐步建立自信,去年8月更獲邀參與校內展覽。她又稱香港是一個多元城市,有創意的人很多,但同時又保留傳統,這種中西文化貫通的地方很適合為夢想努力,故計劃畢業後留港發展,期望將來成立自己的品牌。
曾赴多地參與社區建設 計劃留港攻讀碩士
至於龔妍霓,6年前從武漢來港,她修畢一個高級文憑課程後再入讀理大,於2022至2025年均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金,她的家人均從事建築及設計行業。龔認為理大的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令她從更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四年間龔曾前往荷蘭、日本等地參與社區設計項目,又在本地設計公司實習,曾參與大館一個為視障人士而設的共融舞蹈項目設計舞台。龔來港只得6年,但對本地城市空間及居住環境等議題十分關注,過去積極透過大學參加不同的社會服務加深社區聯繫,現已計劃繼續留港攻讀碩士,以成為一個以人為本的本地建築師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