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竹亭劇評|劉詩詩張雲龍「重塑陸劇仙俠美學」打戲細節含象徵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被網友譽為「故事與質感超出預期」的《淮水竹亭》,在愛奇藝戀戀劇場獨家播出後,熱度節節高升,破竹之勢為早已對仙俠疲倦的長劇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據酷雲的統計資料,其首播日全端播放量破1841萬,暫列2025年愛奇藝劇集首播日點播播放量第一。

愛奇藝站內熱度方面,開播熱度即高達7569,為2025年愛奇藝目前首日熱度最高紀錄。首日雲合播放量達2202萬,總播放量為2025年劇集首日雲合第一。據貓眼專業版統計,本劇開播至今,每天的全網曝光量均超過5億次,全網轉評贊均超1000萬,在貓眼熱度的統計中,於第二日開始便持續領跑全網。

《淮水竹亭》首播日全端播放量破1841萬。(截圖)

微博、豆瓣、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網友對《淮水竹亭》的誇讚。有人誇面具團是熱血少年俠客群像,有人誇動作設計和服化道的細節考究,有人誇選角都選到了「天選」,有人誇特效震撼氛圍拉滿……

《淮水竹亭》給觀眾帶來的,是一個讓人沉浸之後便如癡如醉的東方幻想世界。它在美學上呈現了非常標誌性的寫意東方韻味,又在世界觀、人物、故事層面,構建起以青年為主體的詩情俠義群像。既古風撲面,又牽動共情,《淮水竹亭》闖出了東方俠情群像劇的新品類。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淮水竹亭》劇照👇👇👇

+21

寫意美學傳承東方神韻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陵鯉妖初景(丁嘉文 飾)用妖丹催動漫天飄雪時,眼眶都濕了吧。《淮水竹亭》開播至今,已經奉獻了「百目結界」「萬劍歸一」「妖丹化雪」等眾多驚豔的特效大場面。然而,它對觀眾視聽感官的犒賞並不局限於這些大魄力的招式、法術,還有讓人感到舒適的整體美學。

雖然劇中沒有明確的時代指向,但主創明顯著重參考了宋代美學對簡練、雅致、淡泊、暈染、自然質感的推崇,從而打造出一套頗具水墨丹青韻味的視覺體系。尤其是人族的生活圈子,還原了很多熱鬧的街景,有著滿滿的煙火氣。

由於本劇會有很多雙人畫面,所以經常會看到兩種典型構圖。第一種是兩位角色的背影,配上自然景觀的遠景。這種構圖,為觀眾提供了很開闊的視野,將自然之美、天工之絕盡收眼底。再加上摘星樓、王權山莊、南宮世家、神火山莊等在佈局、外型上各具特色的大全景,很容易讓觀眾代入其中。

第二種是兩位角色的正面,配上建築細節的近景。這種構圖,充分利用了人工環境裡不同層次的實體線條,搭建了隱形的框景結構,讓劇中人有了一種「畫中人」的錯覺,增加了浪漫、緊張等情緒化的氛圍。

【相關圖輯】盤點10對經典古裝劇CP:一念關山劉詩詩劉宇寧、玉骨遙肖戰任敏…(點圖放大瀏覽👇👇👇)

+26

而在一些重場戲裡,各種構圖手法就會被綜合起來,打造整體效果。比如東方淮竹(劉詩詩 飾)和面具團劍先生(張雲龍 飾),七月初七淮水竹亭相約的戲份。從一開始東方淮竹輕舟而來的畫面,就把「水墨丹青」風推向了極致。

隨後劍先生立於竹林高處靜候佳人,與低處水面上的輕舟,又構建了一個非常有意境、有立體空間感的高低差。最後兩人坐在草地上聊天,導演杜林先後給了前後左右多個角度的全景和中景,形成一種環繞效果。這種環繞效果,會讓觀眾有更強烈的臨場感。

由此可以看出,導演杜林真的是在用電影的思維拍《淮水竹亭》。劇集的電影質感,不僅僅來源於美術、服化道的精細,以及攝影設備的先進,更來源於導演的拍攝思維。

初景的「妖丹化雪」如果只從視覺的震撼程度上來說,比不上前邊的「百目結界」和「萬劍歸一」這種大招,但是導演賦予了它更深刻的意義。初景本是一個被人類欺壓的小妖,後被木小五(陳若軒 飾)所救,得以逃出。

然而初景的出逃,讓惡人南宮垂(張博之 飾)抓住了把柄,欲借屈打成招木小五,來誣陷王權家和楊家「親妖」。木小五雖貧賤,卻從不背諾,死於酷刑的折磨。這才有了初景為圓木小五沒有見過下雪的遺憾,而施展的「妖丹化雪」。這場雪,夾雜著複雜的情感抒發,是把情融入視覺的典範。這種美學思想,頗得寫意之精髓,具備東方之韻味。

利用特定情境來突出美術、服化道、電腦特效上的匠心,利用走心劇情來推動大場面的降臨,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美學傳遞,符合中華傳統文化裡寫意、留白等美學理念,更為彰顯東方神韻。

【相關圖輯】雁回時|7部必看大女主逆襲陸劇推薦:墨雨雲間/九重紫/國色芳華(點圖放大瀏覽👇👇👇)

+22

立體群像於東方幻想世界「生根」

雖然第一集就上演了人類與妖族小boss、中boss、大boss的三連戰,但《淮水竹亭》的主題還真不是人妖對立。在瞭解了世界觀和人物關係的鋪墊後,我們會發現,它更接近於俠義群像。劇中的一氣盟,說起來是對抗妖族的聯盟,其實更像是由各大世家組成的江湖。他們之間有著類似武俠世界裡江湖幫派間的利益紛爭、叵測人心。

以王權弘業(張雲龍 飾)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之所以組建面具團,就是為了踐行心中的正義,對抗體系中的頑疾,尋找被掩蓋的真相。他們很多行為的推動力,正是心中的熱血與俠義精神。

因此,「俠」這個傳統的東方情結,才是《淮水竹亭》的戲劇核心。而讓我們感到新鮮、驚豔的,是它外層包裹的世界觀不僅來自武俠,更有中國神話的精髓。由於世界觀比較龐大,所以主創盡力在人物登場時,便以字幕的方式給足相關資訊。每個角色,都有種族、陣營、法寶、技能四大資訊點。這節約了時長,也避免了單純的世界觀介紹拖慢敘事節奏。

劇中每一場打戲,看似天馬行空,實則都牢牢地紮根於世界觀。招式、法寶、妖術,儘管視聽表現上各具特色,但都與角色高度契合,是人物的有效外延。而且人物過招與電腦特效之間的配合與銜接非常利落,讓每一場打戲都流暢、高燃。

【相關圖輯】《慶餘年》張若昀只排第七!盤點2024年微博十大陸劇演員排行榜(點圖放大瀏覽👇👇👇)

+26

更難能可貴的是,很多精彩的、高光的打戲,都是從世界觀裡衍生而來,並且對人物關係形成了推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東方淮竹和王權弘業合力突破玄音陣的段落。即使在網上單看這場戲的片段截取,也會被設計上的精巧和演員演繹出的灑脫所折服。而如果是追劇追到這裡,就能明白兩人的合作方式,是基於五步通感的設定。

雖然東方淮竹和王權弘業都擁有著劇中世界的頂級個體戰力,但玄音陣的機制,讓他們無法獨立破陣。五步通感本是東方淮竹為了緩解鈴音殺陣對王權弘業五感的剝奪而使用的術法,卻意外成為兩人破解玄音陣的金鑰。

這種宿命般的鋪墊,不僅讓華麗的打戲有了世界觀的支撐,明暗、色彩、走位等細節都被賦予了象徵意味,更可以大幅推動兩位主人公的情感關係,可謂一舉三得。

在《淮水竹亭》裡,角色不以類聚不以群分,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獨立人格。百目妖君(侯明昊 飾)和毒娘子(陳鈺琪 飾)是最早登場的妖。可是當觀眾瞭解了他們的遭遇,就會意識到並不能用「反派」這樣單一化的詞來定義他們。

【相關圖輯】陸劇陷「影視寒冬」四大跡象揭演員慘況 殺青即失業、拿不到尾款(點圖放大瀏覽👇👇👇)

+11

王權醉(吳宣儀 飾)和東方秦蘭(沈月 飾)在身份上都是「妹妹」,可是他們倆為哥哥王權弘業、姐姐東方淮竹助攻的方式方法卻截然不同。

楊雁(章若楠 飾)和木小五,兩個幾乎處於戰力地板的角色,卻擁有和面具團同等的勇敢、堅定、矢志不渝,豐富了本劇詮釋「俠」這一核心命題的維度。

其他幾位角色,因為擁有天眼而背負全族希望的楊一歎(翟瀟聞 飾),號稱「天下第二劍」的張正(丁禹兮 飾),掌控最強情報網卻重情重義的青木媛(孟子義 飾),目前雖登場次數有限,但個性已然彰顯,在後續的劇情裡,肯定也會展現出他們所堅守的俠義。

中國神話不是打打殺殺,而是對生命形態、自然法則的幻想;俠義精神也不局限於強弱之爭、種族之別,而是追求世間大義、對抗一切不公、直面心中恐懼。劇中的群像沒有天生的定義,而是交給觀眾去投射自己的喜惡。在看過角色們的行徑後,你既可能心疼一個妖,也可能痛恨一個人。

《淮水竹亭》書寫的俠義很東方,也很現代,不僅讓人感官上十足舒適,而且讓人感情上也很受觸動。

【相關圖輯】內地四大85後小花分析 楊冪劉詩詩力求轉型「她」今年跑出封視后(點圖放大瀏覽👇👇👇)

+12

廣闊敘事助力中國長劇「回春」

《淮水竹亭》展開的是俠義群像畫卷,不過現在的更新進度,還沒有深入到面具團全員。面具團探索圈外世界的宿命之旅,將會為觀眾打開更為廣闊的敘事空間,以及更多元化的視聽衝擊、情感震撼。

長劇為觀眾提供的體驗,相較於微短劇而言更為綜合,相較於電影而言更為長久,除了劇情和人物關係的推進之外,還有美學體系、特效場面、人性探討、世界觀描繪等。這些要交織在一起,才是長劇的節奏。

觀眾覺得看《淮水竹亭》有爽感、很滿足,覺得它節奏快、情緒充沛,都是源於主創能夠用視覺美學呈現故事,讓觀眾每一秒都有看點、有餘韻。其實,廣闊敘事和多維升級,一直是其出品方恒星引力的前進方向。就像西方鍾情於「劍與魔法」數百年,中國人也一直鍾情於「劍與俠情」。因此,在深耕「東方幻想」的基礎上,恒星引力一直在探尋用東方美學包裝東方敘事。

從中國神話裡提煉世界觀,從民間藝術裡提煉美學元素,從非遺技藝裡提煉多彩的內涵,從中華文化裡提煉主題與情懷,讓每一部作品都能擁有獨具特色的感染力。

【相關圖輯】Netflix 5月必看片單:未知的首爾/吞金/忘了我記得/魔鬼的計謀2(點圖放大瀏覽👇👇👇)

+19

從《蒼蘭訣》的愛與救贖到《永夜星河》的信仰與希望,再到《淮水竹亭》的俠情與浪漫,恒星引力堅守普世價值觀,總能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架構故事格局,不斷挖掘「東方幻想」的可能性,用強大的創作與製作實力,保證了每一部戲都有著卓越的品質和深厚的底蘊。

將視覺與情感緊緊纏繞在一起,並通過內容上的廣闊敘事和製作上的多維升級,不斷滿足圈層內觀眾越來越高的口味,同時擴展、吸納更多圈層的受眾。恒星引力的一連串現象級「爆款」,讓人們看到了長劇依然強大的收視潛力。《淮水竹亭》的開播即熱,不僅引領了國產長劇的創作風向,而且給長劇市場帶來了信心。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

OSZAR »